主页
产品中心
高性能气象设备信号处理系统
气象设备配套软件
气象设备监控测试系统
气象雷达系统
气象应用软件
解决方案
旅游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
人工影响天气
应急减灾服务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荣誉资质
服务支持
产品手册
资料下载
常见问题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人才招聘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2018-02-01
重庆市气象局着力发展五维智慧气象服务
2月1日,记者从重庆全市气象局长会议上获悉,2018年重庆气象部门将加快发展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全媒体、按需供给的五维智慧气象服务。重庆市气象局将着重建设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和气象服务融媒体平台,逐步实现任意地点、任意空间、任意时间、任意要素的,快速便捷的,按需提供的五维智慧气象服务。在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方面,将着力打造部门共享的气象服务大数据平台,联合水利水文部门,重点针对长江经济带和“一干两支四枢纽九重点”内河航运体系,大力发展水文气象服务和长江航运气象服务;联合交通部门,重点针对“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和客货运枢纽站场,大力发展交通气象服务;联合能源部门,重点针对长江水力发电、“两横三纵”输变电主网和“四环两射”天然气、页岩气、成品油骨干官网,大力发展电、油、气管网气象服务;联合民航部门,重点针对“一大四小”机场和通用航空,大力发展航空气象服务;联合旅游部门,重点针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旅游气象服务;联合城建城管部门,重点针对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和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城市气象服务。智慧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在提档升级以市级为主导的、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和防灾减灾大数据服务能力,重点推进预警视讯系统、预警手机语音呼叫系统在农村的应用,率先在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推广。同时,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平台,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风险和服务效益评估。重庆还将着力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二期建设,强化贫困地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推进万州柑橘、涪陵榨菜、巴南茶叶、酉阳青花椒、江津设施农业5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形成特色农业产业精细化服务产品制作加工能力并向全市服务。
阅读文章
2018-01-15
国家发改委下达气象基础设施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亿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记者 熊丽)国家发改委网站今天发布《关于下达气象基础设施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指出为加快提升气象预报预测预警水平,增强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保障能力,根据《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专项发展规划,现将气象基础设施项目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亿元下达给中国气象局。 通知指出,通过本批次投资计划的执行,应实现以下绩效目标:一是灾害防治区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得到优化,预报服务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建成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完成9套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55部雷达升级改造和69部雷达技术状态统一,建设4架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和2处试验示范基地,完成239个海基自动气象站设备更新,新建25个石油平台自动气象站,完成东北四省区省级人影装备弹药监控平台及手持移动终端配置。三是注重加强设备设施的统筹利用,切实提高业务系统的兼容性和复用率,积极推动行业间数据信息共享,全面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通知指出,要严格按照《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气象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批准项目的名称、内容和规模进行建设,严禁截留、挤占或挪作它用。项目建设所需其他资金要确保足额及时到位。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如确需调整,须按程序报批。 通知要求,本批投资计划转发分解后涉及的各项目单位要严格落实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批复组织项目建设,及时准确上报进度数据和信息,如期保质保量完工投用。要自觉接受各级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人的监督检查。对监管部门指出的问题要积极整改,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整改情况。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要严格落实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日常监管直接责任。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中的监管责任人应随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做到“三到现场”,即开工到现场、建设到现场、竣工到现场,并及时主动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通知要求,中国气象局要严格落实投资计划执行的行业监管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制定监管计划,组织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日常调度、在线监测、专项稽察和监督问责。国家发改委将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适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检查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对于投资计划执行不力的项目,将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实施处罚。
阅读文章
2017-05-21
首届“气象科技活动周”启动 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7.2%
新华社广州5月21日电(记者田建川)首届“气象科技活动周”21日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气象局、科技部等单位主办,除了在广东科学中心的主会场,全国范围内还开展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开放、气象科技下乡、气象科普进社区等系列科普活动。 在广东科学中心,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MICAPS4.0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业务系统等一大批气象科技成果在展区亮相。在科普体验活动展区,则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搭建3D场景,重现台风等天气过程和自然灾害的“现场”,公众可以身临其境“触摸”云朵、感受大气环流,并模拟体验天气预报员等。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气象部门近年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GRAPES区域数值预报系统水平分辨率由15公里提升至10公里,实现了卫星导风、掩星折射率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同化应用的零突破等等。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是气象部门最核心的主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说,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和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助推了气象预报准确率的提高。 中国气象局介绍,当前,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7.2%,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9%、85.1%,暴雨预报准确率较2015年提高了22%。 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气象科技知识应用和成果转化为重点,不断扩大气象科学知识的覆盖面。据介绍,2016年全国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为77.16%,比2015年提高5.29%。
阅读文章
究天地之气 · 通云雨之象
产品中心
高性能气象设备信号处理系统
气象设备配套软件
气象设备监控测试系统
气象雷达系统
气象应用软件
解决方案
旅游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
人工影响天气
应急减灾服务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荣誉资质
服务支持
产品手册
资料下载
常见问题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微信公众号
企业邮箱
©2002- 成都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蜀ICP备11006436号-1